《走进王阳明》是王阳明研究中心科研教学团队精心打造、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性公选课,2020-2021学年第1、2学期已开课两次,共计两百余人选修该课程,取得了很好的反响。目前课程正在推进中,陈涛、崔继来、陈海斌三位博士给大家带来了精彩内容。
陈涛老师主要讲授《概述:千古一人王阳明》《阳明心学之致良知》《泰州学派》等内容,让学生了解王阳明的生平经历、“致良知”的内涵、阳明后学之泰州学派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思想等内容。其中,“致良知”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内容,《明史·王守仁传》载:“其为教,专以致良知为主。”“致良知”是王阳明晚年论学的宗旨,这三个字既简易直截又内涵丰富,将王阳明的整体哲学思想完整地表述出来,标志着阳明心学建构的最终完成。

崔继来老师讲授的内容是《王阳明的事功》,王阳明的事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一、平定困扰明朝多年的江西、湖广、福建、广东交界地区的贼寇和流民动乱;二、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,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;三、平定广西思恩府、田州府土司叛乱,稳定了西南边疆,为以后的改土归流积累了经验,也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。因为这些功绩,王阳明被封为新建伯。隆庆元年四月,明穆宗下诏追赠王阳明为新建侯,谥文成,赐祭七坛。清修《明史》对王阳明有高度评价:“终明之世,文臣用兵制胜,未有如守仁者也。”

陈海斌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是《王阳明之学问》。陈老师引用黄宗羲《明儒学案·姚江学案》中的话:“先生之学,始泛滥于辞章;继而遍读考亭之书,循序格物,顾物理、吾心终判为二,无所得入;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;及至居夷处困,动心忍性,因念圣人处此,更有何道?忽悟格物致知之旨,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,不假外求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。”认为王阳明的学问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:从早期的泛滥辞章,出入佛老,再到学问的成熟。即从探索宋儒格物之学开始,既而向往神仙佛道,再到转向良知之学,直到最终完成人生学问的转变。

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关注王阳明并选修《走进王阳明》课程,各位授课老师也会不断改进,为同学们呈现更丰富多彩的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