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志远教授《“亲民”与王学“三大要”》

作者:王阳明研究中心 来源: 发表时间:2021-04-18 浏览量:

2021415日下午,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、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方志远教授应邀来我校做题为《“亲民”与王学“三大要”》的学术报告。报告由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、王阳明研究中心主任李晓方教授主持,校内外300多名师生、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阳明文化爱好者现场参与学习。

会议伊始,李晓方教授对方老师的研究做了简要介绍,方老师的研究领域为明代国家制度与社会进程、 明清江西商人与地域社会、明代市民文学与社会思潮,成果丰硕,研究方法独到,视野宏阔。

方老师从明朝廷对王阳明的“盖棺定论”以及弟子黄绾的奏疏引出学术报告的主题内容。王阳明去世后,明朝廷“盖棺定论”,部分承认其事功,全面否定其学术,直指为“邪说”,其弟子黄绾上疏鸣不平,力颂王阳明“四大功”,将其学术概括为“三大要”:“致良知”“亲民”“知行合一”,此“三大要”和人们通常所说的有些不同,没有人所熟知的“心即理”,却有被人忽略的“亲民”。方老师因之提出自己的核心观点:“亲民”是王阳明政治思想的核心命题,既是其对心学的重要贡献,也是王阳明心学区别于程朱理学的重要特征,体现着王阳明一生的执政理念。随后,学术报告分王学“三大要”、从学术命题到执政理念、“三大要”的“体”与“用”三个部分展开。

天津图书馆藏隆庆六年谢廷杰刻本《王文成公全书》

第一部分王学“三大要”。方老师认为,黄绾所说王学“三大要”都是王阳明对前贤学说的继承,但都在“成说”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和推进,并重新予以界定。“致良知”整合了孔子的“致知”、孟子的“良知”学说,进而特别提出,“良知”人皆有之,但是不能“致”,故有“致良知”之说。“致良知”一经提出,便被王阳明视为自己“一生之精神”。“知行合一”是由“易经”的“知至至之、至终终之”演绎而来,但一面强调“真知即所以为行,不行不足谓之知”,一面将“知”定义为“良知”,对“易经”本意做出重大修正。“亲民”虽然出自《大学》“旧本”,却同样是王阳明对程朱“新民”说的修正,更是挑战程朱学说的基点,并且给予了全新阐释。王阳明通过徐爱及《传习录》,将自己的思想传递出去,所谓“亲民”就是孟子“亲亲仁民”之意,所谓“亲民”就是“爱民”,就是安百姓,就是关心百姓的生计。

 天津图书馆藏宣统二年国学研究会重刻本《王文成公传习录》

方老师进一步提出,从学术层次来说,王学“三大要”“致良知”“亲民”“知行合一”皆由“心即理”而出,与“心即理”并不在一个层面。王阳明“龙场悟道”的结果实为陆九渊“心即理”的翻版,但王阳明对“心即理”的最大贡献,是提出“此心在物则为理”,不但将“心即理”改造为“修己”与“实用”并重,更通过实践,将“心学”铨释为“实用之学”。但是,由于“心即理”的深入人心,王阳明并无新的命题将其取代,所以黄绾不将“心即理”归之于王学之“要”,后人则将“心学”称为“陆王心学”,是有道理的。“三大要”既以“心即理”为基础,又相互关联,相互补充,形成王学整体。虽然王阳明称“致良知”是其“一生之精神”,后人多将“知行合一”视为其思想核心,但在王阳明自己看来,无论是“知行合一”还是“致良知”,都是为着“亲民”,并特别提出“政在亲民”。“亲民”“政在亲民”实为王阳明政治思想的核心命题,但却往往为后人所忽略。

第二部分是从学术命题到执政理念。无论是朱熹还是王阳明,都是既主张关心民众的物质生活即“养民”,也关心民众的思想教化即“教民”,但是,哪个第一位、哪个第二位,关系到执政理念的不同。王阳明及王学首先关心的是“物质”,是“养民”,故有“亲民”之说;程朱及朱学首先关心的是“精神”,是“教民”,故有“新民”之说。所以“亲民”二字一经提出,既是王阳明学术的重要命题,被黄绾列入王学“三大要”之一,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、成为其一生的执政理念,并在此基础上提出“政在亲民”,持续向其入仕的弟子们灌输,督促他们加以践行。

天津图书馆藏隆庆六年谢廷杰刻本《王文成公全书》

第三部分“三大要”的“体”与“用”。王学“三大要”中“知行合一”是最早被提出的。“知行合一”的“知”既指认知,更指“良知”。“良知”乃“此心之本体”,这是“知行合一”的核心或灵魂,“知行合一”的“行”便是“致”,是达到“良知”的功夫。“知行合一”很大程度上为“致良知”所涵盖,使“知行合一”从根本上区别于朱熹的“格物致知”。因此,自从揭示出“致良知”这个“一生之精神”后,王阳明便比较少说“知行合一”了。更重要的是,“致良知”提出后王阳明的学说才真正形成了自己的体系、真正有了自己的“精神”。“致良知”不但为“知行合一”注入了灵魂,也使得“亲民”在“王学”中的地位清晰起来。明明德的目的是亲民,只有亲民才能体现明明德,致良知的目的是亲民,只有亲民才能体现出致良知。因此,王学“三大要”中“致良知”为体,“亲民”为用,体、用本为一事。“知行合一”的“知”既是对事物的认知,更是自我的“良知”;而且,“真知即所以为行,不行不足谓之知”。与“致良知”一样,“知行合一”也是为了“亲民”。否则,无论是“致良知”还是“知行合一”,皆非“真知”。

最后,方老师特别指出,我们倡导王阳明及其心学,但不能认为阳明心学可以包打天下,如此便是“小道”了。我们要做的是,是从传统文化、中西文化汲取一切可为当下所用之精华,是谓之“大道”。学术报告的互动环节非常精彩。李晓方老师的总结也有点睛之妙,他认为方志远老师将“亲民”从“三大要”中单独拿出来,是强调“亲民”要旨和精神是当下应多加弘扬并传承的,这启示我们要大量阅读传统经典,坚持独立思考,结合具体的工作,从理论到实践,再从实践到理论,从而实现理论的升华。









王阳明研究中心

地址: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师院南路邮编:341000电话:0797-8393648邮箱:wym@gnnu.edu.cn

版权所有 © 2019 赣南师范大学王阳明研究中心备案编号:赣备 2-4-3-2004626赣ICP备07000818号